本草備要

 
 
 
 
   

 

 

 

 

 

 

 

 

 

 

 

 

   

本草備要 草部 升麻 輕宣、升陽、解毒

  甘辛微苦。足陽明太陰胃、脾。引經藥,參、耆上行,須此引之。亦入手陽明太陰,大腸、肺。表散風邪,引蔥白,散手陽明風邪;同葛根能發陽明之汗;引石膏,止陽明頭痛、齒痛。升發鬱火。能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引甘溫之藥上行,以補衛氣之散,而實其表。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故補中湯用為佐使。若下元虛者,用此升之,則下元愈虛,又當慎用。

  治時氣毒癘,頭痛陽明頭痛,痛連齒頰。寒熱,肺痿吐膿,下痢後重,後重者,氣滯也。氣滯於中,必上行而後能下。有病大小便祕者,用通利藥而罔效,重加升麻而反通。(丹曰溪)氣升則水自降。(經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天地不交,則萬物不通也。久泄(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脫肛,崩中帶下,能緩帶脈之縮急。足寒陰痿,目赤口瘡,痘瘡升麻湯,初發熱時可用。痘出後,氣弱或泄瀉者,可少用。否則見點之後,必不可用,為其解散也。斑疹,成朵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蓋胃熱失下,衝入少陽,則助相火而成斑;衝入少陰,則助君火而成疹。風熱瘡癰。解百藥毒,吐蠱毒,殺精鬼。性陽、氣升、味甘故也。

  陰虛火動者忌用。(朱肱活人書言)瘀血入裏吐、衄血者,犀角地黃湯乃陽明聖藥。如無犀角,代以升麻,二藥性味相遠,何以為代?蓋以升麻能引諸藥同入陽明也。(朱二允曰)升麻性升,犀角性降,用犀角止血,乃借其下降之氣,清心肝之火,使血下行歸經耳。倘誤用升麻,血隨氣升,不愈,湧出不止乎?古方未可盡泥也。

  裏白外黑,緊實者良,名鬼臉升麻。去鬚蘆用。或有參、耆補劑,須用升、柴,而又恐其太升發者,升麻、柴胡並用,蜜水炒之。別有一種綠升麻,(繆仲淳)用治滯下,每有效驗。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