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本草備要 草部 甘遂 大通、瀉經隧水濕

  苦寒有毒,能瀉腎經,及隧道水濕,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以攻決為用,為下水之聖藥。(仲景)大陷胸湯用之。

  主十二種水,大腹脹滿名水蠱。(喻嘉言曰)腎為水穀之海,五臟六腑之源,脾不能散胃之水精於肺,而病於中。肺不能通胃之水道於膀胱,而病於上。腎不能司胃之關時其輸泄,而病於下,以致積水浸淫無所底止。腎者,胃之關也,前陰利水,後陰利穀。(王好古曰)水者,脾、肺、腎三經所主,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上頭面、中四肢、下腰腳、外皮膚、中肌肉、內筋骨。脈有尺寸之殊,浮沈之別,不可輕瀉,當知病在何經何臟,方可用之。按水腫有痰裏、食積、瘀血、致清不升,濁不降而成者;有濕熱相生,隧道阻塞而成者;有燥熱沖擊,祕結不通而成者,證屬有餘。有服寒涼,傷飲食,中氣虛而成者;有大病後,正氣衰憊而成者;有小便不通,水液妄行,脾莫能制而成者。證屬不足,宜分別治之。然其源多由中氣不足而起。(丹溪曰)水病當以健脾為主,使脾實而氣運則水自行,宜參、苓為君,視所挾證加減,如徒用利水藥,多致不救。瘕疝積聚,留飲宿食,痰迷癲癇。

  虛者忌用。

  皮赤肉白,根作連珠,重實者良。麵裹煨熟用,
或用甘草、薺苨汁浸三日,其水如墨,以清為度,再麵裏煨。瓜蒂為使,惡遠志,反甘草。(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取其相反以立功,遂有治水腫及腫毒者,以甘遂末傅腫處,濃煎甘草湯服之,其腫立消。二物相反,感應如此。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