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傷寒論註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註〕:
  此承上條以出其治也。傷寒,脈浮緊,法當發汗,若不發汗是失汗也,失汗則熱鬱於榮,因而致衄者,宜麻黃湯主之。若能於未衄之先,早用麻黃湯汗之,汗出則解,必不致衄,其或如上條之自衄而解,亦無須乎藥也。

〔按〕:
  凡傷寒初起,但不甚惡寒,便知夾熱後多得衄。其熱多、寒少者,則熱隨衄去,繼而汗出,表與熱均解也。其熱少、寒多者,縱熱隨衄去,繼必不汗出,表仍未解,誠能用青龍、麻黃湯於未衄之先發之,則汗、衄兩解矣。若已經衄後,而汗不出,表不解,即用麻、桂之藥,以和榮衛,亦須少兼芩、連、犀、地,清陰涼血之品佐之,以護及陰血可也。
  然大衄之後,麻黃、青龍不可輕用。若用之不當,則犯衄家不可汗之戒矣。

〔集註〕:
  活人書云:衄後脈浮者,宜麻黃湯;衄後,脈微者,不可行麻黃湯,宜黃芩芍藥湯。蓋衄後脈浮,表未解也;脈微,表已解也。於此見仲景用麻黃湯於衄後之大旨。
  方有執曰:傷寒,脈浮緊者,寒多風少之謂也。上二條皆風多寒少。前條以服藥已微除,汗發不透而致衄。上條以較輕得自衄,此以寒多不發汗而致衄,三條之所以辨差分也。蓋寒多則於法當發汗,而不發汗,熱鬱血亂,所以衄也。衄則陽邪之風散。麻黃湯者
,發其尚未散之寒也。
  程知曰:此言寒邪不發之衄,仍宜溫散也。不發汗而致衄,是入榮之寒,不得泄越而然也。寒不盡則衄不止,故仍用麻黃,不必待其衄也。此與上條有寒熱之別。
  程應旄曰:大抵傷寒見衄者,由其榮分素熱,一被寒閉,榮不受遏,從而上升矣。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