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傷寒論註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篇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註〕:
  此又承上條言。先汗後下,於法不逆,病應解。而仍不解,反煩躁者,以別其治也。蓋汗、下俱過,表裏兩虛,陰盛格陽,故晝夜見此擾亂之象也。當以四逆湯,壯陽勝陰,更加茯苓以抑陰邪,佐人參以扶正氣,庶陽長陰消,正回邪退,病自解而煩躁安矣。
  大青龍證,不汗出之煩躁,乃未經汗、下之煩躁,屬實。此條,病不解之煩躁,乃汗、下後之煩躁,屬虛。然脈之浮緊、沈微自當別之,恐其誤人,故諄諄言之也。

〔集註〕:
  汪琥曰:傷寒汗下,則煩躁止而病解矣。若陰盛之煩躁,強發其汗,則表疏亡陽;復下之,則裏虛亡陰,衛陽失護,榮陰內空,邪仍不解,更生煩躁,此亦虛煩虛躁,乃假熱之象也,祇宜溫補,不當散邪,故以茯苓四逆湯主之。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