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主裏,內候胃中,外候肌肉,故有病經、病府之分。如論中身熱煩渴,目痛鼻乾,不得眠,不惡寒,反惡熱者,此陽明經病也。潮熱譫語,手足腋下濈然汗出,腹滿痛,大便硬者,此陽明府病也。而其候各有三:
經病則有邪已傳陽明而太陽之表未罷,兼見頭痛、惡寒、無汗之太陽證者;有太陽之邪已罷,悉傳陽明,但見壯熱有汗,心煩不眠,口渴引飲之陽明證者;有陽明之邪未已,復轉少陽,兼見胸脅痛,寒熱往來,口苦而嘔,目眩耳聾之少陽證者。
府病則有太陽陽明,謂太陽病,或發汗、或吐、或下、或利小便,亡其津液,胃中乾燥,太陽之邪乘胃燥而轉屬陽明,致小便反數,大便硬者,所謂「脾約」是也;有正陽陽明,謂陽氣素盛,或有宿食,太陽之邪一傳陽明,遂入胃府,致大便不通者,所謂「胃家實」是也;有少陽陽明,謂病已到少陽,法當和解,而反發汗、利小便,亡其津液,胃中燥熱,復轉屬陽明,致大便結燥者,所謂「大便難」者是也。
其治陽明經病,則以葛根湯或桂枝加葛根湯發之,或以白虎湯清之,或以柴胡白虎湯和之,隨其證而施之可也。
其治陽明府病,雖均為可下,然不無輕、重之分,故或以三承氣湯下之,或麻仁丸通之,或蜜煎、膽汁導之,量其病而治之可也。
此陽明病之大略也。茲以在經、在府二者,詳疏於篇,俾讀者易為分別,則臨證施治,自不紊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