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註〕:
陽明病內熱,則不大便,能食,小便利,手足濈然汗出,是可下之證也。今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雖手足濈然汗出,不可下也,此為中寒欲作固瘕。何以知之?以大便必初硬而後溏也。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水穀不分,故小便不利,而大便必溏也。
〔按〕:
不能食與上條食難用飽,同一不能腐熟水穀也。
小便不利,與上條小便難,同一不能下輸膀胱也。
惟手足濈然汗出,與上條飽則微煩、頭眩不同。彼欲作穀疸;此欲作固瘕。皆胃中寒冷,一以微煩頭眩,陽在中上,故不病瀉而病疸;一以手足汗出,陽在四肢,故不病疸而病瀉也。再上條中寒,食難用飽,無汗,小便難,欲作穀疸,以其尚能少食微煩,猶有陽氣故也。此條中寒不能食,手足冷汗,小便不利,欲作固瘕,則是寒濕不化,純陰故也。固瘕者,大瘕瀉也,俗謂之溏瀉。固者,久而不止之謂也。
〔按〕:
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陰陽和而後有雨,陽亢則熱而雨少,陰盛則寒而雨多,人之汗亦若是也。四肢手足屬土,土主脾胃。若脈大,其汗蒸蒸而熱,則為陽盛可下之證也。若脈遲,其汗□□而寒,則為陰盛可溫之證也。
〔集註〕:
程應旄曰:水穀不別,屬濕熱偏滲者多。此點出胃中冷,欲人知病本於寒,宜從寒治,不在小便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