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傷寒論註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摶,胃氣生熱,其陽則絕。

〔註〕:
  脈浮而芤,浮為陽盛,芤為陰虛。陽盛則發熱,陰虛則汗出,二者相摶,則胃氣生熱愈盛,胃中津液立亡。其陽則絕者,言陽亡,津液絕也。

〔集註〕:
  方有執曰:浮為氣上行,故曰陽;芤為血內損,故曰陰。胃中生熱者,陰不足以和陽,津液乾而成枯燥也。
  張璐曰:此言脾約當下不下,則浮濇轉為浮芤,津液竭而難下矣。其陽則絕,即陽絕於裏,亡津液之互辭也。
  趙良曰:胃中陽熱亢甚,脾無陰氣以和之,孤陽無偶,不至燔灼
竭絕不止耳。
  沈明宗曰:此辨陽明津竭之脈也。浮為邪氣強,芤為陰血虛,陽邪盛而陰血虛,為浮芤相摶,胃氣生熱,故曰:其陽則絕。即亡津液之互詞也。若見此脈,當養津液,不可便攻也。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