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傷寒論註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註〕:
  此條申明強發少陰熱邪之汗,則有動血之變也。
  少陰病,脈細沈數,加之以厥,亦為熱厥。陰本無汗,即使無汗,亦不宜發汗,若發其汗,是為強發少陰熱邪之汗也。不當發而強發之,益助少陰之熱炎炎沸騰,必動其本經之血,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下厥」者,少陰熱厥於下也;「上竭」者,少陰血竭於上也,故為難治。

〔集註〕:
  張璐曰:強責少陰汗,而動其血,勢必逆行而上出陽竅,以發汗皆陽藥故也。
  程應旄曰:五液皆主於腎,強發少陰之汗,周身之氣皆逆,血隨奔氣之促逼而見,故不知從何道而出也。
  沈明宗曰:少陰病但厥無汗,其病在裏,當以四逆散和陰散邪,其病自退,而厥自愈矣,豈可強發其汗耶。
  魏荔彤曰:厥而有汗,乃內寒迫陽外亡之象,故為寒化,陰邪。無汗而厥,則熱邪伏於裏而不外越,邪熱內耗也,斯可議為熱化,陽邪無疑矣。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