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傷寒論註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痺,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痺。

〔註〕:
  此承上條而詳辨之,以出其證也。
  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厥回利上,其熱若退,為欲愈也。若厥回利止,其熱不退,而反汗出者,是厥陰病,從陽化熱,其邪上循本經之脈,故咽喉痛痺也。
  若厥回發熱,無汗,利不止者,是厥陰邪熱因利下迫,傷及脈中之血,故必便膿血也。便膿血者,其喉不痺,謂熱邪下利,而不復上病咽痛也。可知下利止,其喉為痺者,謂熱邪已上病咽痛,即不復病下利也。

〔集註〕:
  喻昌曰:先厥後熱下利止,其病為欲愈矣。乃反汗出,咽中痛,是熱邪有餘,上攻咽喉而為痺也。既發熱雖無汗,為其陽已回,所以利亦必自止,若不止,則無汗明係邪不外出,熱鬱在裏,必主便膿血也。便膿血者,其喉不痺,見熱邪在裏,即不復在表,在下,
即不復在上也。
  汪琥曰:咽中痛者,此熱傷上焦氣分也。痺者,閉也。咽中痛甚,其喉必閉而不通,以厥陰經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故也。無汗利不止,便膿血者,此熱傷下焦血分也,熱邪注下,則不干上,故曰:其喉不痺。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