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傷寒論註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註〕:
  脈沈而遲,下利清穀,是裏有陰寒也。若其人面有少赤色,身有微熱,又屬表有陽熱也。夫內有裏陰之寒,外有表陽之熱,則陰得陽化而解者有之,但其未解之先,病人必鬱冒汗出而後解。所以然者,面戴之虛陽,與下利之虛陰,兩相和順,故作解也。此非在下之陰格在上之陽,所以病人雖冒而厥必微,必不似不解之冒厥而甚也。

〔集註〕:
  喻昌曰:下利脈沈遲,裏寒也。面少赤有微熱,是仍兼外邪,必從汗解。但戴陽之證,必見微厥,此中大伏危機,其用法當迴異常法矣。六經皆有下利之證,惟少陰、厥陰為難治。蓋邪氣入裏,利深則必致厥,厥深亦必致利,故下利一證,終於少陰、厥陰皆詳言之。蓋以傷寒下利,則無論少陰、厥陰,其治法皆可會通也。
  汪琥曰:鬱冒者,頭目之際鬱然昏冒,乃陽氣能勝寒邪,裏陽回而表和順,故解。汗出而解,是陽回裏寒散而榮衛和,故汗出,非攻表而使之汗出也。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