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傷寒論註 辨合病併病脈證并治

  葛根湯方:

  葛根 四兩 麻黃 三兩,去節 桂枝 二兩 芍藥 二兩 甘草 二兩,炙 生薑 三兩,切 大棗 十二枚,擘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歠粥,餘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方解〕:
  是方即桂枝湯,加麻黃、葛根也。麻黃佐桂枝,發太陽榮衛之汗;葛根君桂枝,解陽明肌表之邪。不曰桂枝湯加麻黃、葛根,而以葛根命名者,其意重在陽明,以嘔利多屬陽明也。二陽表急,非溫服覆而取汗,其表未易解也。或嘔或利,裏已失和,雖歠粥而胃亦不能輸精於皮毛,故不須歠粥也。

〔集解〕:
  柯琴曰:李杲定為陽明經藥。潔古云:未入陽明者,不可便服。豈二子未讀仲景景書耶?要之葛根、桂枝俱是解肌和裏之劑,故有汗、無汗,下利、不下利,俱可用。與麻黃之專於發表者不同也。
  汪琥曰:外臺方議問曰:經云:下利不可發汗,發汗則脹滿。今此下利又發汗者,何也?答曰:少陰病下利清穀者,為裏虛,若更發汗,則脾虛而脹。今太陽病未罷,或有頭痛、惡風寒等證,尚在於表,其脈尚帶浮,便傳入陽明而有口渴、身熱等證,又自下利,
必須此方發散太陽之表,以中有葛根,能除陽明之邪也。故諸證但發熱,兼有裏而脈浮者,此方最善。

 

無字圖譜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