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傷寒論註 辨合病併病脈證并治

  太陽與少陽併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讝語,脈弦,五、六日讝語不止,當刺期門。

〔註〕:
  太陽與少陽併病,故見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之證。而曰或、曰時如者,謂兩陽歸併未定之病狀也,病狀未定不可以藥,當刺肺俞,以瀉太陽,以太陽與肺通也;當刺肝俞,以瀉少陽,以肝與膽合也,故刺而俟之,以待其機也。苟不知此,而以頭項強痛為太陽之邪,目眩胸滿為少陽之邪,發其汗,兩陽之邪乘燥入胃,則發讝語。設脈長大,則猶為順,可以下之,今脈不大而弦,五、六日讝語不止,是土病而見木脈也,名曰負。負者,剋賊也。慎不可下,當刺期門,以直瀉其肝可也。

〔集註〕:
  方有執曰:併,猶合也。彼此相兼合,而有輕重、多寡之不同,謂之併。蓋少陽間隔陽明,去太陽遠,故但兼併也。
  喻昌曰:少陽之脈,絡脅肋間,併入太陽之邪,則與結胸證似是而實非也。肝與膽合,刺肝俞所以瀉膽也。膀胱不與肺合,然肺主氣,刺肺俞以通其氣,斯膀胱之氣化行,而邪自不能留矣。發汗則讝語,與合病木盛剋土之意同。脈弦亦即合病內少陽勝而陽明負之
互詞,刺期門以瀉木邪之盛也。
  林瀾曰:大椎即百勞穴,一椎上陷中,主瀉胸中諸熱氣。第一間疑即商陽,在手食指內側,主胸中氣滿,熱病汗不出。肝俞在九椎下,肺俞在三椎下,各去脊中二寸,二穴並主瀉五藏之熱。期門在乳根二肋端,主傷寒,胸中煩熱,過經汗不出。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