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

 
 
 
 
   

 

 

 

 

 

 

 

 

   

醫宗金鑑之  金匱要略註  血痺虛勞病脈并治第六

  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按〕:
  陰寒精自出之「寒」字,當是「虛」字,是傳寫之訛。

〔註〕:
  此言浮大為勞,以詳其證也。手足煩,即今之虛勞,五心煩熱,陰虛不能藏陽也。陰虛精自出,即今之虛勞遺精,陰虛不能固守也。酸削不能行,即今之虛勞膝酸,削瘦骨痿,不能起於床也。夫春、夏陽也,陰虛不勝其陽,故劇;秋、冬陰也,陰虛得位自起,故瘥。

〔集註〕: 
  徐彬曰:脈大既為勞矣,更加浮,其證則手足煩,蓋陰既不足而陽必盛也。於是春、夏助其陽則劇,秋、冬助其陰則瘥。陰虛而精自出者,久則痠削不能行矣。
  程林曰:「寒」字作「虛」字看,陰虛則氣不守,而精自出矣。
  李彣曰:脈浮大者,裏虛而氣暴於外也。四肢者,諸陽之本,勞則陽耗,陰虛而生內熱,故手足煩。凡勞傷多屬陰虛,當春、夏木
火盛炎之際,氣浮於外則裏愈虛,故劇;秋、冬金水相生之候,氣斂於內則外不擾,故瘥也。腎藏精,精自出者,腎水不藏也;腎主骨,故痠削而不能行也。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