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醫宗金鑑之 金匱要略註
血痺虛勞病脈并治第六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裏虛也。
〔按〕:
「脈浮者,裏虛也」,當是衍文。
〔註〕:
此復申虛勞面色白,互詳其證之義也。面色白不因衄者,是血不內生也。因衄者,是血亡於外也。今曰面色薄,謂面色淺淡不華,亦不足之色也,故主津液不足之渴,及吐衄亡血,氣虛卒喘,血虛卒悸也。
〔集註〕:
李彣曰:此節以亡血為主。內經云: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又云:心之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勞則氣耗火動,逼血妄行,必致亡血。蓋血主濡之,血亡則精采奪而面色薄,津液去而煩且渴矣。又 |
勞者,氣血俱耗,肺主氣,氣虛則喘,心主血,血虛則悸。卒者,猝然見此病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