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

 
 
 
 
   

 

 

 

 

 

 

 

 

   

醫宗金鑑之  金匱要略註  肺痿肺癰欬嗽上氣病脈證并治七

  問曰:病欬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欬,口乾喘滿,咽燥不渴,時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畜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按〕:
  「肺癰」之上,當有「肺痿」二字,不然本文論肺痿之義,則無著落,必是脫簡。脈微之三「微」字,當是三「浮」字,微字文氣不屬,必是傳寫之訛。

〔註〕:
  病欬逆者,何以知為肺痿、肺癰也?欬而不渴,濁唾涎沫,脈數而虛,是以脈證知為肺痿也。口中乾燥,胸中隱痛,脈數而實,是以脈證知為肺癰也。
  至於所以受病之由,肺痿前已言之,而肺癰則未言也,故又取所以致熱而病肺痿、肺癰之由,互為詳悉發明也。寸口,肺脈也。肺脈當浮濇而短,今浮而數,是以知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初病風熱,外搏皮毛,則榮衛受邪,故汗出而惡寒也;末傳風熱,內舍於肺,則榮衛分病。
病肺痿者,屬風熱傷於衛氣,氣分有津液而無血,津液為之濁,故其為證,欬而不吐膿血,唾濁涎沫也。
  病肺癰者,屬風熱傷於榮血,血分有血而無津液,血為之凝蓄,故其為證,欬而不唾涎沫,吐膿血如米粥也。
  其發熱汗出,惡寒惡風,欬而喘滿,咽燥不渴,呼氣不入,吸氣不出,則為痿、癰互相兼有,必然之證也。呼氣不入,吸氣不出,
乃言其呼吸氣促,難出難入,非竟不出入也。始萌可救,謂肺傷尚淺;膿成則死,謂肺已壞矣,蓋示人圖治於蚤,又特為肺癰,而諄諄言之也。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