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

 
 
 
 
   

 

 

 

 

 

 

 

 

   

醫宗金鑑之  金匱要略註  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圓主之。

〔註〕:
  此又承上條互詳其證,以別其治也。心下有痰飲,喉間有漉漉聲,腸間有水氣,腸中有瀝瀝聲者,用苓桂朮甘湯,即溫藥和之之法也。若更腹滿,則水結實矣,口舌乾燥,則水不化矣。故以防己、椒目、葶藶、大黃,前後分攻水結,水結開豁,則腹滿可除。水化津生,則口燥可滋。小服而頻,示緩治之意。稍增者,稍稍增服之。口中有津液渴者,乃飲渴也。加芒硝者,以峻藥力耳。

〔集註〕: 
  李彣曰:腹滿,水聚於胃也。腸間有水氣,則濕漬中焦,津液不
為灌溉,故口舌乾燥。前云水走腸間,瀝瀝有聲為痰飲,此腸間有水氣,即痰飲也。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