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

 
 
 
 
   

 

 

 

 

 

 

 

 

   

醫宗金鑑之  金匱要略註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註〕:
  嘔而腸鳴,腸虛而寒也。嘔而心下痞,胃實而熱也。並見之,乃下寒上熱,腸虛胃實之病也,故主之半夏瀉心腸,用參、草、大棗以補正虛,半夏以降客逆,乾薑以勝中寒,芩、連以瀉結熱也。

〔集註〕: 
  程林曰:嘔而腸鳴、心下痞者,此邪熱乘虛而客於心下,故用芩、連泄熱除痞,乾薑、半夏散逆止嘔。內經曰:脾胃虛則腸鳴。
又曰: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人參、大棗、甘草,用以補中而和腸胃。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