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

 
 
 
 
   

 

 

 

 

 

 

 

 

   

醫宗金鑑之  金匱要略註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

〔註〕:
  吐者,有物無聲之謂也。朝食暮吐者,寒也;食已即吐者,火也。以寒性遲,火性急也。故以大黃甘草湯,緩中瀉火,火平自不吐也。

〔集註〕: 
  王肯堂曰: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又用大黃甘草治食已即吐,何也?曰:欲吐者,其病在上,因而越之可也,而逆之使下,則必抑塞憤亂而益甚,故禁之。若既已吐矣,吐而不已,有升無降,則當逆而折之,引令下行,無速於大黃,故取之也。
  程林曰:經云:諸逆沖上,皆屬於火。食已即吐,是胃熱上逆,而不能容食,與反胃寒嘔水飲不同,故用是湯以平胃熱。
  高世栻曰:食已即吐者,非宿穀不化之胃反,乃火熱攻沖之吐逆。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