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

 
 
 
 
   

 

 

 

 

 

 

 

 

   

醫宗金鑑之  金匱要略註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趺陽脈浮而濇,浮則為虛,虛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濇,其病難治。

〔按〕:
  虛則傷脾之「虛」字,當是「濇」字,是傳寫之訛。 

〔註〕:
  前條因誤下而病胃反,則脈弦;此條不因誤下而病胃反,則脈浮而濇也。趺陽脈見浮而濇,浮以候胃,濇以候脾;浮而無力為胃虛,濇而無力為傷脾;胃虛脾傷,則不能消磨水穀,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皆仍然不化之宿穀,故曰胃反也。若脈緊濇,則為邪盛正衰,故其病難治也。

〔集註〕:
  徐彬曰:緊為寒盛,濇為液竭,正不勝邪,故曰:難治。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