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

 
 
 
 
   

 

 

 

 

 

 

 

 

   

醫宗金鑑之  金匱要略註  婦人產後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

  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裏,結在膀胱也。

〔按〕:
  「熱在裏結在膀胱也」之八字,當在本條上文惡露不盡之下,未有大承氣湯下膀胱血之理,必是傳寫之訛。「再倍」二字,當是衍文。

〔註〕:
  無太陽證,無表證也;少腹堅痛,有裏證也。因其產後七、八日,有畜血裏證,而無太陽表證,則可知非傷寒太陽隨經瘀熱在裏之病,乃產後惡露未盡,熱結膀胱之病,當主以下瘀血可也。若不大便,不食、譫語、煩躁、發熱,日晡更甚,至夜即愈,此為胃實之病,非惡露不盡之病,以其日晡更甚,至夜即愈,則可知病不在血分而在胃也,故以大承氣湯下之。

〔集註〕: 
  李彣曰:此一節具兩證在內:一是太陽畜血證,一是陽明裏實證。因古人文法錯綜,故難辨也。無太陽證,謂無表證也。少腹堅痛者,以肝藏血,少腹為肝經部分,故血必結於此,則堅痛亦在此。此惡露不盡,是為熱在裏,結在膀胱,此太陽畜血證也,宜下去瘀血。若不大便,煩躁脈實,讝語者,陽明裏實也,再倍發熱者,熱在裏,蒸蒸發於外也。陽明旺於申、酉、戍,日晡是陽明向旺時,故煩躁不能食,病在陽而不在陰,故至夜則愈,此陽明府病也,宜大承氣湯以下胃實。

〔按〕:
  傷寒論曰: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以胃中虛冷故也。又云:發熱者,尤當先解表,乃可攻之。況在產後豈可妄議攻下哉?必認證果真,方可用此。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