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

 
 
 
 
   

 

 

 

 

 

 

 

 

 

 

 

 

 

 

 

   

醫宗金鑑之  金匱要略註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目錄

453.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
454. 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
455.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456.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
457. 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458. 大黃牡丹湯方。
459. 問曰:寸口脈微而濇,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460. 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
461. 王不留行散方。
462. 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463. 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