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註

 
 
 
 
 

 

 

 

 

 

 

 

 

 

 

 

 

 

 

 

   

傷寒論註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目錄三

226. 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227.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228. 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229. 諸虛者,不可下,下之則大渴,求水者易愈,惡水者劇。
230. 大下之後,復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231.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232.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此必衄。
233.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234.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235.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236.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裏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
237. 傷寒瘀熱在裏,身必發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238.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
239.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蔯蒿湯主之。
240. 茵蔯蒿湯方。
241. 傷寒身黃發熱,梔子蘗皮湯主之。
242. 梔子蘗皮湯方。
243.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244.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245. 陽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246. 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
247.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繫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
248. 傷寒轉繫陽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249. 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為吐之內煩也。
250.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饑,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
 

 

   

 
 
 

中醫藥實務講堂
梁永達中醫師 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