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類中風 傷風 痙病 破傷風 痺病 痿病 腳氣  
內傷  虛勞 勞瘵 自汗 失血 消渴 神病 癲癇 諸氣 
遺精 濁帶     痰飲 咳嗽 喘吼 腫脹 瘧疾 霍亂 
噎膈翻胃 嘔吐 泄瀉 痢疾 疸病 積聚 疝病 
頭痛眩暈 眼目 牙齒口舌 咽喉  肩背 心腹 
胸脅 腰痛 小便癃閉遺尿不禁 大便燥結

痿病總括:

五痿,心、肝、脾、肺、腎之痿也。痿,屬燥病,故皆因肺熱而生也。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潤宗筋,陽明無病,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雖有肺熱,不能成痿也。肺熱葉焦,陽明虛弱,津液不化,筋骨失養,皮毛瘁痿,發為痿躄不能行也。

一因而心氣熱為脈痿,則脛節縱而不任地。肺兼心病也。

二因而腎氣熱為骨痿,則腰脊不能興舉。肺兼腎病也。

三因而肝氣熱為筋痿,則筋失所養,拘攣不伸。肺兼肝病也。

四因而脾氣熱為肉痿,則胃燥而渴,肌肉不仁,肺兼脾病也。

痿痺辨似:

痿痺之證,今人多為一病,以其相類也。然痿病兩足痿軟不痛,痺病通身肢節疼痛。但觀古人治痿皆不用風藥,則可知痿多虛,痺多實,而所因有別也。

痿病治法:

痿屬燥病,因何而用治濕熱苦燥之藥?  蓋遵《內經》之治法,獨取於陽明胃也。故胃家無病,雖有肺熱,惟病肺,而不病痿也。是知病痿者,胃家必有故也,或濕熱、或積熱、或濕痰。不論新久,若胃壯能食,當先審證攻之。

一胃有濕痰,用控涎丹攻之。

二有濕熱者,用小胃丹攻之。

三有積熱者,用三承氣湯攻之。

此治胃壯能食之法也。若胃弱飲食減少,氣血津液不足,當先以補養脾胃為主。其有久病留連,諸虛燥熱,或攻下之後調理,當審證治之,始收全功也。

加味二妙湯:治濕熱痿,兩足痿軟熱難當。

清燥湯:治時令濕熱痿症。

虎潛丸:治陰虛濕熱痿症。

十全大補湯:治久病氣血虛痿症。

加味金剛丸:治筋骨痿軟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