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便燥結總括:
熱燥,即陽結,能食而脈浮數有力,與三陽熱證同見。
寒燥,即陰結,不能食而脈沉遲有力,與三陰寒證同見。
實燥,即胃實硬燥,與腹滿痛同見。
虛燥,即脾虛,先硬後溏之燥,與少氣腹縮同見。
氣燥,即氣道阻隔之燥,與噎膈、反胃同見。
血燥,即血液乾枯之燥,與久病、老虛同見。
風燥,即久患風病之燥,從風家治。
直腸結,即燥屎巨硬,結在肛門難出之燥也,從導法治之。
結燥治法:
脾約:結燥熱實。三承氣湯。
溫脾湯:結燥寒實。備急丸。
硫半丸:結燥寒虛。即硫黃、半夏也。
握藥:結燥寒虛。即巴豆仁、乾薑、韭子、良薑、硫黃、甘遂、白檳榔、各五分,為末合勻,飲和分二粒。先以花椒湯洗手,麻油塗手心握藥,移時便瀉。欲止則以冷水洗手。
補中益氣湯:結燥氣燥。加大黃、朴硝。
潤腸丸:結燥血燥。或更衣丸:即生蘆薈、硃砂末等分,飯丸,酒服。
四磨湯:結燥氣燥。
人參利膈丸:結燥氣燥。
搜風順氣丸:結燥風燥。